jbo竞博官网登录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首
页
管
理
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奖励
学风建设
管理规章
管理软件
社科统计
资
讯
社科要闻
管理动态
社科动态
国际交流
成果平台
学科建设
社科人物
会议资讯
观
点
理论
哲学
教育
法学
政治
历史
经济
人文
管理
社会
常用速查
在线期刊
论文在线
习近平向2024世界中文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
习近平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
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论教育》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教育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习近平同志《论教育》出版发行
“真正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
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聚焦全国教育大会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 《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聚焦2024全国两会
以创新精神推动高校办学治校综合改革
南京大学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评价改革 科研评价“只唯实”
2024年度学科研究前沿热点词发布
坚持胸怀天下做学问
首届新时代高校社科管理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观察
第十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拟获奖成果公示
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在京举行
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学术圆桌)
促进文明传承发展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主席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贺信引发热烈反响
为文明传承与互鉴作出更大贡献——来自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声音
赓续历史文脉 加强文明互鉴——习近平主席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贺信为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重要指引
“双一流”建设8年取得显著成效
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奖励
学风建设
管理规章
管理软件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的通知
2024-11-1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4年10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2024-11-1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10-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的通知
2024-09-14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立项的通知
2024-09-14
教育部文件及通知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的通知
11-1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4年10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11-1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10-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立项的通知
09-14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的通知
09-14
其他管理机构文件及通知
关于公布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通知书挂号单的通知
11-07
关于召开第十届全国艺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的通知
10-12
关于公布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立项通知书挂号单的通知
12-22
通知公告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的通知
11-1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4年10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11-11
关于公布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通知书挂号单的通知
11-07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立项的通知
09-14
管理规章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7-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结项材料审核要点
03-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有关规定
03-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
04-12
相关下载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
05-3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评审书
05-0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情况表
07-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有关规定
06-20
历年资料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年3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4-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的通知
05-09
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立项的通知
05-09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的通知
05-09
通知公告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4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二批经费的通知
07-17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3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四批经费的通知
12-0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六批经费的通知
02-2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四批经费的通知
01-05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三批经费的通知
10-3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二批经费的通知
09-0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06-2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1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八批经费的通知
12-29
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12-27
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12-27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1-2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11-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1-25
政策解读
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这十年:为人才助力,为创新加速
05-23
高校经费使用还要进一步简政放权
03-09
应允许科研院所提留稳定性科研经费
03-09
高校科研“钱袋子”收放之道
03-06
通知公告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19届(2020年度)评选结果公示
07-07
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的公示
03-04
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材料审核结果的公示
01-23
历次成果奖励
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08-22
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一等奖)
10-26
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二等奖)
10-26
评奖成果
刘诗白:《现代财富论》
09-09
白重恩: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总报告
09-09
王俊豪:《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
09-09
重要文件和简报
关于印发《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07-05
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教育系统评比表彰实施办法
11-06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05-31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的若干自律规定
10-28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
10-28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决定
10-28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
10-28
学风委简报2016年第5期(总第58期)
10-17
学风委简报2016年第4期(总第57期)
10-17
学风动态
学位法出台,更好保障高校育才质量
06-11
完善学术剽窃认定标准 构建合理评判程序制度
11-06
引导博士生摒弃“快餐式”研究
10-24
学位法草案提交审议:用人工智能代写论文等学术不端或被撤销学位
08-29
以学术评价夯实哲学社会科学诚信基石
07-05
学术评价
探索数智背景下学术评价理论与实践创新
09-24
充分认识教育评价改革的战略价值
05-21
自觉遵守学术规范 构建至善学术伦理
04-23
构建学术共同体推进科研评价机制改革
12-25
管理规章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04-06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5-28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08-30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02-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鉴定、结项和出版工作规程
01-26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08-2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08-28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08-28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02-27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04-06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5-28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08-30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02-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鉴定、结项和出版工作规程
01-26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08-2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08-28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08-28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02-27
《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
07-21
教育部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实施《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
03-24
《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全文
02-2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08-2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实施办法
06-1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
06-13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实施办法
01-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
01-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
01-11
管理软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20)发布
01-1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20)发布
12-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9)发布
04-0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V2019 SP1)发布
02-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2版补丁包)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8)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8)发布
05-1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20)发布
01-1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20)发布
12-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9)发布
04-0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V2019 SP1)发布
02-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2版补丁包)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8)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8)发布
05-1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1版补丁包)发布
01-2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7)发布
03-0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7SP1版补丁包)发布
01-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7)发布
12-18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SP2)发布
05-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6SP3版补丁包)发布
03-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SP1)发布
03-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发布
03-1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6SP2版补丁包)发布
03-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评审系统
项目中后期管理
社科要闻
韩正出席2024世界中文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2024-11-16
习近平向2024世界中文大会致贺信
2024-11-16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
2024-11-12
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观察
2024-11-11
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会见出席中意文化合作机制大会和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代表
2024-11-09
习近平总书记现场考察武汉大学多项成果
2024-11-08
教育部召开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会
2024-11-05
汇聚建成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
2024-10-18
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2024-10-16
社科动态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2024年秋季)举办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2024年秋季)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韩世峰、新华社研究院副院长崔峰、国家版本馆副馆长徐中煜、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中宣部对外推广局研究规划处一级调研员沈绿出席。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江棘主持。
复旦馆藏《诗经》古籍影印出版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藏《诗经》古籍为海内外高校图书馆收藏之最,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建院十周年之际,《复旦大学图书馆藏〈诗经〉文献丛刊》,在上海正式发布。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行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主题为“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网络法治论坛、金融科技论坛协办青年与数字未来论坛。
首届新时代高校社科管理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50所高校齐聚人大,首届新时代高校社科管理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以高校哲学社会科研管理创新助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核心议题,团结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四方联合共建中国清史南方研究院签约揭牌暨中国人民大学与江苏省社科联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11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常熟市、常熟理工学院联合共建中国清史南方研究院签约揭牌暨中国人民大学与江苏省社科联合作签约仪式在江苏常熟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具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和深厚的合作情谊。常熟市是杰出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戴逸先生的故乡。
首届“京沪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北京和上海都拥有雄厚的科技基础、丰富的创新资源、活跃的创新主体,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优越性的最具代表性的窗口,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显著优势。以“如何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的首届“京沪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主办。
最新
山东大学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28]
最新
“文化主体性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研讨会暨北京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圆桌会举行
[11-28]
最新
中国简牍保护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
[11-28]
会议通知
· 第七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征文启事
· “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通知
· 2024年第十三届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征文启事
· 第二十一届“心灵与机器”会议通知
· 2024年数学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 第十届全国艺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征文启事
会议动态
2024(第17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暨第14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院奖颁奖典礼举办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年会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理论研讨会召开
第二届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与实践论坛举办
第二届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文、科技、经济的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举办
第四届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2024清华财经新闻论坛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举行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实践与理论”——北京论坛(2024)国际关系分论坛举行
南开大学召开2024年党内法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治理学科建设”研讨会举行
“政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与教材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大举行
2024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成功举办
“沉浸式传播视域下传统文化+虚拟现实的创新路径”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中韩第十九届国家治理论坛“东亚地区的城乡治理:过去与未来”研讨会举行
第十届中国人民大学教育法律与政策论坛召开
“中国红色文献档案资源库建设”学术研讨会举办
第四届中国国家制度研究论坛暨法治与改革论坛(2024)在浙江大学举行
第二届“全球南方”智库对话会在南京开幕
清华大学出席第二届“全球南方”智库对话会并共同发起“全球南方”智库合作联盟
“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中西文化交流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2024年北京大学“学科质量年博士生论坛”——“‘秩序与人伦世界’哲学博士生论坛”举行
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在京举行
2024现代治理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京开幕 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第二分论坛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24年年会在四川大学召开
2024清华国家形象论坛举行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京开幕,北大承办分论坛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教育强国战略与人才发展论坛在浙大举行
“第十届中俄高级经济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观点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坚实法治保障
深刻体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既有思想理念创新也有工作方法指导,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党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律体系。
系统推进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
师范教育为教育强国建设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师范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主力军,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主阵地,在提升我国教师队伍质量、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科美育的必要和可能
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已近一周年,学科美育是其中的重要倡导之一,要求“充分发挥相关学科的美育功能”,“分学科推动制定美育教学指引”。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深入剖析学科美育的机理,努力形成对学科美育价值、实践命题的正确且具有实践指导性的认识
研判内外部环境变化对教育的新挑战新要求
的变化、认清世界政治格局调整的变化、认清我国人口社会结构的变化、认清教育强国建设阶段性特征的变化,研判这些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树立新的现代教育观。 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这标志着教育在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作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深刻理解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并作出战略部署,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
以新气象新作为谱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任务紧迫、使命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担当职责使命,以新气象新作为谱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
深化开放大学改革,加强终身教育保障
要不断深化开放大学改革,着力加强体系、平台、支撑和质量保障,为教育强国、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深化综合改革,为终身教育提供体系保障。各地开放大学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教育公共服务的属性,坚持“办百姓身边大学”和“服务人们终身职业发展”的办学定位,不断优化体制机制。
构建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新途径,做好人才早发现、早培养相关工作,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统筹一体化协同,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加快构建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衔接培养格局,建立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衔接机制,统筹一体化协同必不可缺。 高站位做好思想政治引领。
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在释放出巨大的创新突破动力,并通过产业主体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价值链重构以及产业生态网络完善,不断引领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数字经济加快产业主体升级 产业是由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组成的集合体,因此,企业是产业的主体。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主体主要是收益最大化型企业,即在稳定的市场环境下,寻求以最小化成本实现最大化收益的企业。
以创新精神推动高校办学治校综合改革
一流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的根本政治保证。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只有在办学治校综合改革中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改革立场不移、方向不偏,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学校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摆在办学治校、深化改革的首要位置。
南京大学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评价改革 科研评价“只唯实”
在很多从业者眼中,核物理是一个职称晋升颇为困难的研究领域——研究难度大、周期长,但长期从事这方面基础理论前沿研究的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师许昌并未因此感到过焦虑。晋升教授述职时,他着重介绍了一项创新性工作,汇报获得校内外评委高度认可,在晋升教授投票中获全票通过。 许昌的经历得益于南京大学始终坚持的“不唯论文和影响因子”导向。
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的标识性概念及其效应
地诠释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根概念的丰富意涵,使得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获得了坚实根基,拥有了叙事载体的“家”。 标识性概念的效应 提炼和分析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的标识性概念,意在推动中国和世界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其本身将产生长远的方法论效应。具体表现在: 一是调适和规约效应。
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的生产与知识体系的建构,与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等因素紧密相关,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征和文化个性,应当“自主”也必须“自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价值立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然价值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等,对于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具有方向性、奠基性和引领性意义。 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的哲学基础与基本原则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文明演替的科学文明史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最新科学成果,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奠定了哲学基础。 二 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并不是要排斥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而闭门造车,而是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展开理论建构。
安第斯文明的起源:卡拉尔—苏佩
与其他世界文明中心相比,秘鲁海岸似乎不太可能成为文明发祥地,因为东部安第斯山脉和西部太平洋形成的反气旋作用导致这里极度干旱。然而,该地区有50多条从山脉到大海的河流穿过,利用这种水源发展的灌溉对卡拉尔—苏佩文明的出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新出楚简与《论语》“贤哉回也”章新知
了一个不同于《论语》的“贤哉回也”章版本。《仲尼曰》与《孔子曰》的“贤哉回也”章在表述上高度一致,可以进一步说明安大简之可靠,这一点,陈民镇《论安大简〈仲尼曰〉的性质与编纂》及顾史考《王家嘴楚简〈孔子曰〉初探》已初步指出。另据王家嘴楚简整理者赵晓斌披露,《仲尼曰》与《孔子曰》可相对读的共有11则,有的内容正如“贤哉回也”章,两种战国竹简本高度一致,而与传世文献存在用字、表述差异。
青铜器铭文辨伪的历史、方法与价值
先秦两汉青铜器铭文的大规模伪制发轫于宋代,铭文辨伪及伪铭研究也随之兴起。“伪铭”虽然是伪制、仿制,但绝大部分都有“真铭”作为依据,而非作伪者凭空捏造,因此在语言学、历史学、文献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宋代以来的金石学家,一直致力于铭文辨伪,可谓历史悠久、成果丰硕。 铭文辨伪史 赵宋一代青铜器收藏蔚为风气,青铜伪器批量出现,辨伪研究兴起。
坚持胸怀天下做学问
而言,坚持胸怀天下做学问既是一种优良学风,更是一种治学境界和精神追求。 坚持胸怀天下做学问,是中国古代先贤治学修身的鲜明品格。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世理念,再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怀担当,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赓续了立己达人、兼容并蓄的精神基因和优良传统。
深刻把握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认识论意蕴(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具体表现为坚持走自己的路,在精神和话语上实现独立自主,把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学理基础。秉持开放包容,体现在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理论
社会
经济
政治
人文
历史
哲学
法学
管理
教育
在线期刊
道德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24年第3期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24年第2期
道德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
[当代会计评论]
[公共管理研究]
[社会保障研究]
[会计与财务]
[评价与管理]
[公司治理]
[公共行政评论]
[比较经济体制研究]
[政治经济学评论]
[大珠三角论坛]
[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发展经济学论坛]
[西部经济学评论]
[农业经济与政策]
[跨国公司研究]
[国有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研究]
[金融学术动态]
[WTO与中国]
[世界经济评论]
[东部经济评论]
[价值与文化研究]
[伦理学与道德建设]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逻辑与认知]
[中国文字学报]
[中国英语教育]
[汉语史期刊]
[中国文学演变]
[中国现代文学学刊]
[文艺学新世纪]
[文艺美学研究]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华侨华人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
[民商法研究]
[武汉大学国际法杂志]
[环境法]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论文在线
词汇类型学研究综述
2024-11-29
基于茶文化探析对外文化教学设计
2024-11-29
学前教育立法的现实功能与核心制度
2024-11-29
乌兰夫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认识及其当代价值
2024-11-29
国际中文古诗教学中诗歌意象的教学研究
2024-11-26
常用查询
查询全国高校学校代码
查询学科代码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线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